附件8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目录
一、专业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2
(一)专业发展现状................................................................................................ 2
1、专业布局情况............................................................................................... 2
2、各专业大类在校生情况................................................................................ 4
3、招生专业在四川布点情况............................................................................. 4
4、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位置......................................................................... 5
(二)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 5
1、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有成效............................................................................. 5
2、创新“双核并重、贯通结合”的人才培养总体模式..................................... 6
3、课程建设有成果........................................................................................... 6
4、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7
5、初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带动就业有成效..................................... 7
(三)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7
1、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不够清晰..................................................................... 7
2、专业建设成效不显著.................................................................................... 7
3、教学改革力度不够强.................................................................................... 8
4、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8
5、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8
(四)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8
1、发展机遇...................................................................................................... 8
2、面临挑战.................................................................................................... 10
二、专业发展定位......................................................................................................... 10
三、专业建设思路与目标.............................................................................................. 11
(一)建设思路...................................................................................................... 11
(二)建设目标...................................................................................................... 11
四、主要任务与举措..................................................................................................... 12
(一)优化专业结构,围绕核心专业建设专业群................................................... 12
(二)分类指导,加强品牌、特色、重点专业(群)建设..................................... 13
(三)加强课程建设.............................................................................................. 15
(四)深化教学改革.............................................................................................. 16
(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7
(六)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18
(七)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及条件建设..................................................................... 19
(八)推进专业、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及运行................................................... 20
五、保障措施................................................................................................................ 21
(一)组织保障...................................................................................................... 21
(二)机制保障...................................................................................................... 21
(三)经费保障...................................................................................................... 21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专业(群)建设,培育品牌和特色专业,提升专业内涵,促进学院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专业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一)专业发展现状
1、专业布局情况
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办专业。“十二五”末,共开设47个专业,涉及11个专业大类,28个专业类,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5万余人。学院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情况见表1。
表1 学院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情况分析表
专业大类 |
专业类 |
教学系 |
开设专业 |
在校生数 (13、14、15年级) |
对接产业 |
01农林牧渔大类 |
农业类 |
生物技术系(农业工程系) |
作物生产技术 |
106 |
肉猪生产的主要基地 、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 |
园艺技术 |
32 |
经济管理系 |
农业经济管理 |
0 |
林业类 |
生物技术系(农业工程系) |
园林技术 |
129 |
畜牧业类 |
畜牧兽医 |
459 |
09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 |
食品加工类 |
食品加工技术 |
29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130 |
药品制造类 |
兽药制药技术 (原兽药生产与营销) |
0 |
食品加工业 |
02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
煤炭类 |
机械工程系 |
煤矿开采技术 |
0 |
装备制造业、内江打造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
05装备制造大类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206 |
数控技术 |
102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101 |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
0 |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
47 |
汽车制造类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531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144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111 |
机电设备类 |
电气工程系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145 |
自动化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80 |
机电设备类 |
电气工程系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96 |
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 |
06材料大类 |
有色金属材料类 |
机械工程系 |
有色冶炼技术 (原冶金技术) |
0 |
04土木建筑与水利大类 |
建筑设计类 |
生物技术系 |
园林工程技术 |
21 |
建筑、交通、水利业 |
建筑设备类 |
机械工程系 |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
26 |
土建施工类 |
建筑工程系 |
建筑工程技术 |
836 |
工程管理类 |
建筑工程管理 |
370 |
电气工程系 |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
62 |
房地产类 |
经济管理系 |
物业管理 |
0 |
水利工程与管理类 |
建筑工程系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
158 |
10交通运输大类 |
道路运输类 |
建筑工程系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221 |
11电子信息大类 |
电子信息类 |
信息电子工程系 |
应用电子技术 |
103 |
电子信息业 |
电子工艺与管理 |
0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342 |
软件技术 |
122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0 |
通信类 |
通信技术 |
105 |
13财经商贸大类 |
财务会计类 |
经济管理系 |
会计 |
1410 |
财经金融、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及物流管理业 |
财务管理 |
206 |
审计(原会计与审计) |
200 |
证券与期货 (原金融与证券) |
77 |
市场营销类 |
市场营销 |
161 |
电子商务类 |
电子商务 |
257 |
物流类 |
物流管理 |
233 |
14旅游大类 |
旅游类 |
旅游管理 |
94 |
旅游、酒店服务业 |
酒店管理 |
86 |
15文化艺术大类 |
艺术设计类 |
艺术系 |
艺术设计 |
284 |
内江特色文化 |
服装设计 |
91 |
环境艺术设计 |
28 |
合计 |
共8141名高职学生,共涉及11个专业大类、28个专业类、47个专业 |
2、各专业大类在校生情况


3、招生专业在四川布点情况
表3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在全省布点情况 |
专业开设 学校数 |
1-3个 |
4-10个 |
11月20日 |
21-30 |
30以上 |
专业数 |
8个 |
14个 |
11个 |
11个 |
2个 |
4、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位置
我院目前开设的专业中(含16年新申报专业),有13个专业四川省还未建成省级重点专业,有16个专业四川省已有16所高职院校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含示范)专业,有5个专业四川省已有2所高职院校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含示范)专业,有3个专业四川省已有3所高职院校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含示范)专业,有9个专业四川省已有4所以上高职院校建成省级以上重点(含示范)专业。各区间专业名称见下表?,具体数据见附表一。
表4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在全省高职建设情况表
该专业四川省已获重点专业称号的学校数(个) |
该区间我院开设专业数(个) |
专业名称 |
0 |
13 |
计算机信息管理、酒店管理、园林技术、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兽药制药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审计、证券与期货(共9个) 其中2016年后拟增专业有(共4个):新能源汽车技术(5)、老年服务与管理(3)、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1)、宠物养护与驯导(3) |
1 |
16 |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营销与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市政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作物生产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 |
2 |
5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商务、软件技术、财务管理 |
3 |
3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财务管理、通信技术 |
4个以上 |
9 |
物流管理、艺术设计、旅游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市场营销、建筑工程技术、数控技术、畜牧兽医、会计 |
(二)专业建设取得的成绩
1、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有成效
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畜牧兽医两个专业获得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建设期间,学院立足于内江是全国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主动对接内江汽车制造业,成立“励强汽车学院”,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车间,并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联网”,陆续开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打造以汽车前市场为基础,全方位服务于汽车中、后市场的三次产业相融合的汽车产业链专业群。畜牧兽医专业立足于内江是省级现代畜牧业农村改革试点市,广泛开展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为农业增效,为农民致富,呈现“一村一品”的特色。
2、创新“双核并重、贯通结合”的人才培养总体模式
学院按照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现代职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办学方向,把培养目标定位从原来重专业技能转向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并重,提出并实践“双核并重、贯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形成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畜牧兽医专业按照区域内畜牧产业和畜牧兽医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形成“双元主体、四岗五能、精技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形成“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按照中小微企业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人才“一岗多能”的要求,创新了“岗课证赛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建设有成果
学校以自建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课程中心,开展教学资源和优质课程建设。建设院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微课12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所有开设课程均制订了课程标准。
4、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学院新(改)建校内实验实训室81个、新增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实验实训设施设备总值达10764.2万元。同时,不断增强实训室功能,建成融教学、实习、生产、鉴定、大赛、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场所,承担了内江市26个职业工种的高技能培训项目、5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承办了34个技能大赛项目。
5、初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带动就业有成效
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初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并出台《创新学分认定实施办法》。在省、市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省级铜奖一项、市级三等奖两项、内江市萌芽期培育项目三项,创业学生在第二届中国青年创翼大赛中荣获创翼之星、内江市创业典型等荣誉称号。
(三)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不够清晰
“十二五”末,学院共开设47个专业,涉及11个专业大类,28个专业类,财经商贸和装备制造两个专业大类的专业数占专业总数的40%,但学生数占53%。农林牧渔、食品药品与粮食等9个专业大类的专业数占专业总数的60%,但学生数占47%,平均每个专业137人,每一年招收数不到46人。由于专业发展定位不够准确,专业布局不够合理,造成我院专业数多,规模大小不均,且差距较大。
2、专业建设成效不显著
由于学院开设专业数多,造成全院教学资源分散,不能凝聚力量打造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两个省级重点专业带头人在行业和全省高职院校影响力不足,在课程、名师、教学团队、教学资源、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方面没有建成省级及以上的成果,国际交流与合作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而全省没有建成省级以上重点的专业(共13个,其中4个是2016年拟新增专业),因未能紧跟产业转型而升级,除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有一定优势外,其它专业即使差异化发展也很难建出成效、建成品牌。
3、教学改革力度不够强
课程体系不够优化,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课程建设成效不显著;将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教学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教与学、师与生、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隔膜尚未真正打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优质教学资源还未建成,信息化教学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
4、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专业与产业同步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还未建立,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深化;专业服务社会发展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5、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专业质量保证体系还不健全,对专业建设的投入、检查、评价和考核力度不够,专业建设缺乏动力,不能有效保障专业内涵建设质量提升。
(四)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1、发展机遇
一是产业发展战略部署给高职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加速,迫切需要高职人才培养向中高端发展,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了战略部署,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四川省实施“双七双五”产业战略将会带来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内江市实施“5+3+3”工业产业体系,建设“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以及“‘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战略,将重点支持机械制造、汽车、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电子信息等产业并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战略型新兴产业成为推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为学院在经济新常态下找准专业发展定位、优化专业布局、强化专业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是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职教新政带来新机遇。2014年以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职教相关的政策文件,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撑,也为学院专业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三是被列为“省级教学诊改试点校”,成为四川省内部质量保证的“先行区”、“示范区”,这是学院继省级示范建设后,继续凝聚人心、乘势而上、谋划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2、面临挑战
一是高职院校之间的激烈竞争面临出局的挑战。四川省共有58所高职,其中民办18所。有11所国家示范(骨干)校、14所省级示范校(1所民办)。十三五期间,要建15所优质高职校。学院在无缘进入省优质校建设单位的情况下,必须按照优质校“双高”的标准开展专业建设,才不会在新一轮竞争中出局。
二是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带来的变革的挑战。教育信息化将带来教育思想与观念的现代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化、学习行为的个性化、学习环境的虚拟化、学习过程的终身化和学习管理的自动化。这些都对教师带来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到教学和评价模式的挑战。
三是缺乏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的挑战。有名师才有名校,有“名专业带头人”才能带出“名专业”。缺乏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是学院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的挑战。
二、专业发展定位
专业布局:对接四川及内江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办装备制造、财经商贸、农林牧、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文化艺术等八个专业大类相关专业,形成以理工专业为主,农林牧及财经商贸类专业为重点,文化艺术类专业为特色,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守信,有规范意识和创新思维,有进取意愿和合作能力,具备信息技术应用与专业服务能力,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内江,面向四川,辐射全国,主要服务村镇乡,服务中小企业。
三、专业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按照“对接产业、打造品牌、突出特色、扶持新兴、动态调整”的原则,围绕四川“双七双五”产业发展战略和内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汽车、农林牧类专业品牌,增强财经商贸、制造、建筑、食品类专业优势;培育艺术类专业特色;扶持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专业;拓展旅游、信息技术类专业发展空间。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特色鲜明、能适应学校新一轮发展、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体系。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招生专业大类不超过12个,招生专业数不超过35个。力争创建3个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专业,3个行业一流专业,2个川南一流行列专业,1个省内特色专业,6个专业建成院级重点专业。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专业布局更加优化,专业特色更加显明,专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为达到此目标,综合分析我院确定的标杆学校专业建设现状,确定我院“十三五”期间专业内涵建设关键指标实现目标如下。
表5 专业内涵建设关键指标标杆学校近三年成效及我院“十三五”目标
类别 |
名称 |
成都航空职院 |
四川交通职院 |
内江职院现状及目标 |
14-17年 |
2020年末 |
专业发展总体目标 |
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专业数量(个) |
6/13 |
6/9 |
0 |
3 |
行业一流专业数量(个) |
10 |
9 |
0 |
3 |
川南一流行列数量(个) |
13 |
12 |
2 |
2 |
省内特色专业数量(个) |
20 |
18 |
0 |
1 |
教学成果 |
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个) |
3/3 |
4/8 |
0/0 |
0/1 |
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个) |
20 |
22 |
4 |
6 |
专业教学资源库(个) |
1 |
0 |
0 |
1 |
国家/省级精品课(在线开放课)(门) |
12/32 |
4/14 |
0/0 |
0/2 |
教师水平 |
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名) |
1 |
1 |
0 |
1 |
国家/省级教学名师(名) |
2/5 |
0/4 |
0/0 |
0/1 |
国家/省级教学团队(个) |
2/4 |
0/4 |
0/0 |
0/1 |
服务能力 |
国家/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个) |
0/7 |
2/2 |
0/1 |
1/2 |
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数及到款额(项/万元) |
187/ 1089 |
1040/ 15319 |
3/12 |
10/200 |
授权专利数(发明/其它)(个) |
7/65 |
2/24 |
0/6 |
1/10 |
学生质量 |
国家/省级技能大赛获奖(项) |
19/58 |
72/112 |
2/27 |
6/60 |
国家/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 |
0/4 |
0/4 |
1/5 |
1/7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项目(项) |
3 |
3 |
1 |
2 |
开展国际认证专业数量(个) |
0 |
0 |
0 |
1 |
四、主要任务与举措
以问题为导向,做好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实施专业建设八大任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品牌(特色、重点)专业建设,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及条件建设,推进专业、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及运行等八大任务,全面提升专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一)优化专业结构,围绕核心专业建设专业群
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发展要求,以第三方对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就业质量、就业竞争力等调查数据为参考依据,强化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按照“对接产业、优化结构、末位淘汰、整体提升”的原则开展专业评估,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至2020年,招生专业大类不超过12个,专业总数控制在35个以内。
立足四川“双七双五”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以省级、院级重点(特色)专业为核心专业,整合专业建设各类资源,建设汽车技术、畜牧、艺术设计、公共服务、先进制造、会计、食品、土木建筑、电子商务、作物等10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涵盖2-8个专业(方向),确立专业群的调整优化方向。
主要载体:专业评估
任务单:
表6 “优化专业结构,围绕核心专业建设专业群”任务单
工作任务 |
完成时间 |
制订《学院校内专业评估办法》 |
2017年3月 |
制订《学院校内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
2017年3月 |
开展专业评估工作 |
2017年4至6月 |
形成《学院专业优化及系部调整方案》 |
2017年8月 |
按方案优化和调整 |
2018年1月 |
(二)分类指导,加强品牌、特色、重点专业(群)建设
开展品牌专业、院级特色专业、院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根据达成目标不同,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实训基地等方面分类设定标准开展建设。着力打造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畜牧兽医两个省级重点专业的品牌,力争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专业;对接新兴服务业,扶持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社会需求大的公共服务类专业,对接内江非遗文化,培育艺术设计专业特色,力争将这两个专业建设省级(行业)特色专业;建设工业机器人、会计等8-12个院级重点专业,增强专业优势,力争建成省内有影响力的专业。突显“品牌专业引领产业、特色专业带动产业、重点专业支撑产业”的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学院专业整体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载体:开展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
任务单:任务单中列出载体实施需编制的方案、明确的目标、制订的标准及其它相关工作。
表7 “分类指导,加强专业(群)建设”任务单
工作任务 |
建设目标 |
建设 目标数 |
培育专业 |
省内所处位置 |
国家级重点专业学校数 |
标杆学校 |
布点数 |
重点专业学校数 |
1.制订《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不同目标专业建设标准) 2.各专业确立标杆学校,找差距、定目标。 3.各专业编制十三五建设规划 4.各专业编制专业教学标准 5.每年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品牌专业 |
1-3个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9 |
0 |
0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畜牧兽医 |
7 |
8 |
24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
汽车制造与装备技术 |
12 |
3 |
5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特色专业 |
1个 |
艺术设计 |
13 |
5 |
24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
院级重点专业 |
6-12个 |
会计 |
33 |
8 |
40 |
山西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
|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 |
5 |
72 |
汽车检测与维修 |
25 |
1 |
40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 |
30 |
6 |
55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电子商务 |
27 |
2 |
16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
物流管理 |
49 |
6 |
1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10 |
1 |
9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
酒店管理 |
19 |
0 |
18 |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6 |
0 |
10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
园林工程技术 |
13 |
1 |
6 |
作物生产技术 |
3 |
1 |
7 |
一般专业 |
14-20 |
其余所有专业 |
|
|
|
|
(三)加强课程建设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传承示范建设成果、借鉴“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将德、美、体、中华(内江)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对“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间的相互融合”进行系统化设计,建立“内江职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双融”体系,拓宽选修课覆盖面,开设经典诵读、中华礼仪、传统技艺等选修课;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把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以项目带动课程建设,建设46门左右校级优质课程;建成1-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4门以上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校企合作编写校本教材、指导书20部左右,出版国家或省级“十三五”规划教材或优秀教材5部左右。
主要载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双融”体系建设、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院级优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标准研制
任务单:任务单中明确了各类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重点专业)需建设的最低目标(指2017-2020年完成的目标数,以下同)。
表8 “加强课程建设”任务单
各类专业建设目标 工作任务及指标 |
品牌专业 (国内知名) 3个 |
特色 专业 1个 |
院级重点专业 |
一般 专业 14个 |
总计 |
增强优势 8个 |
扶持发展(新建8个)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双融”体系建设 |
教务处、学生处共同建立 |
国家/省/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个) |
2/2/6 |
0/0/2 |
0/0/8 |
0/0/8 |
|
2/2/24 |
院级优质课程建设(个) |
8 |
2 |
16 |
8 |
14 |
46 |
校企合作编写校本教材、项目单、指导书(门) |
6 |
1 |
8 |
8 |
|
23 |
主编规划或优秀教材(门) |
4 |
1 |
|
|
|
5 |
|
|
|
|
|
|
|
|
|
|
|
|
(四)深化教学改革
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大微课、慕课、优质资源的使用及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开展优质课堂评比活动,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主要载体: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优质课堂评比活动、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
任务单:
表9 “深化教学改革”任务单
各类专业建设目标 工作任务及指标 |
品牌专业 (国内知名) 3个 |
特色 专业 1个 |
院级重点专业 |
一般 专业 14个 |
总计 |
增强优势 8个 |
扶持发展(新建8个) |
省/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 |
3/10 |
2/4 |
2/4 |
1/3 |
0/2 |
32/104 |
省/院级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 |
1/1(院级二等奖以上) |
1/1 |
0/8 |
0/1 |
0/0 |
3/10 |
院级优质课堂评比获奖 |
2(二等以上) |
1 |
6 |
0 |
0 |
9 |
(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完善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结构和职能职责,创新不同模式的校企融合专业共建机制。创新和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等多样化实现形式,建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新建1-2个专业产教联盟建设、2-3个试点二级学院建设、3-4个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完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教育机构的深度合作。建成1-2个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开展科技研发、技术转移与服务等,切实促进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间的深度融合与互补共赢。
主要载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产教联盟建设、试点二级学院建设、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校企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任务单:
表10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任务单
各类专业建设目标 工作任务 及指标(个) |
品牌专业 (国内知名) |
特色 专业 |
院级重点专业 |
一般 专业 |
总计 |
增强优势 |
扶持发展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现代学徒制或其它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建出成效,在全省交流推广 |
|
|
专业产教联盟建设 |
1 |
1 |
|
|
|
4 |
试点二级学院 |
1 |
力争1 |
|
|
|
3 |
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
2 |
1 |
1 |
1 |
1 |
6 |
技能大师工作室 |
1 |
1 |
1 |
1 |
|
4 |
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产生效益(个/万元) |
100 |
50 |
开展技术服务创收50万元 |
20万元 |
220万 |
(六)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把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学设计作为必备模块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将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融入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在线教育”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2-3门结合专业特色背景的创新创业课程,编写2-4门创新创业教育教材;每年举办一次创新创业大赛,建成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主要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创新创业教材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大赛。
任务单:
表11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任务单
各类专业建设目标 工作任务及指标 |
品牌专业 (国内知名) 3个 |
特色 专业 1个 |
院级重点专业 |
一般 专业 14个 |
总计 |
增强优势 8个 |
扶持发展(新建8个) |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
|
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 |
2 |
1 |
0 |
0 |
|
3 |
创新创业教材建设 |
4 |
|
|
|
|
4 |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10 |
3 |
24 |
16 |
14 |
67 |
省/市创新创业大赛获奖 |
2/1 |
0/1 |
0/8 |
|
|
2/10 |
|
|
|
|
|
|
|
|
|
|
|
|
(七)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及条件建设
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水平。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实训教学内容与职业活动紧密结合的实训项目,编写与实训室建设相配套的、基于职业活动的系列实训指导书;深化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
主要载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及任务指导》教材建设。
二是加强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实训中心完善)
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对现有校内实训室分期分批升级改造,使实训设备配置水平更加适应技术进步要求;加强与企业合作,探索“校中厂”、“厂中校”,建立具有真实职业氛围、设备先进、满足教学需要的集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实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根据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加大品牌、特色、重点专业的建设力度。力争建成省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建立数量充足、专业对口、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合作的企事业单位,推动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校外实践教学质量。
主要载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
任务单:
表12 “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任务单
各类专业建设目标 工作任务 及指标(个) |
品牌专业 (国内知名) |
特色 专业 |
院级重点专业 |
一般 专业 |
总计 |
增强优势 |
扶持发展 |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
各专业建成各具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
《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及任务指导》教材建设 |
教务处、实训中心建设 |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
2 |
1 |
1 |
1 |
1 |
6 |
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 |
1 |
1 |
0 |
0 |
0 |
2 |
校内实训室建设 (新、改、扩建) |
4 |
2 |
3 |
2 |
1 |
12 |
深度合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6 |
2 |
8 |
12 |
10 |
38 |
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
各专业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有成效 |
(八)推进专业、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及运行
1.建立专业、课程质量保证体系。
2.建立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3.建立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发布制度。
4.开展专业、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
重要载体: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及运行
任务单:
表13 “推进专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诊改”任务单
工作任务 |
完成时间 |
建立学院专业质量保证体系 |
2017年8月 |
建立学院课程质量保证体系 |
2017年8月 |
按专业、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质量管理 并按各项工作周期开展诊改工作 |
2017年9开始 |
各专业、课程撰写学年度质量报告,学院形成年度质量报告 |
2018年8-9月 |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与专业建设绩效评估专家组。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质量管理与考核办公室、教育研究所、人事处、各系(院)主任、校外(包括国内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和企业)专家等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学院专业建设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绩效评估专业组由校内外职教专家和企业专家组成,负责专业建设的绩效评估。
(二)机制保障
本规划是学院专业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系(院)制定各专业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的基本依据。各系(院)要围绕本规划,制定本系(院)专业建设规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人和时限,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有安排、有部署、有落实,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学院建立规划落实工作机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建立规划实施年度报告和中期评估机制。各系(院)要高度重视本系(院)专业建设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的衔接,鼓励探索创新,创造性地实施规划,不断提升规划执行力和实效性。
(三)经费保障
建立正常经费和专项经费相结合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学院年度正常经费计划中列常设科目,保障专业建设日常经费,各专业(群)根据专业建设实际情况申请专项建设,学院立项给予资金支持。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附表:
1.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与专业群建设规划一览表
2.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在省内布点及全国建设情况表
3.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内涵建设关键指标达成目标
附表1: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与专业群建设规划一览表
建设类别 |
核心专业 建设目标 |
专业群名称 |
核心专业 |
专业群对应专业(方向) |
优化调整情况 |
投入建设经费(万元) |
省级重点 |
打造品牌: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专业 (1-3个) |
汽车技术 |
汽车制造与装配 |
汽车检测与维修 汽车营销与服务 新能源汽车 |
|
30万/年 |
畜牧 |
畜牧兽医 |
畜牧兽医(小动物疾病方向) |
撤销兽药制药技术 |
30万/年 |
院级重点 |
扶持发展培育特色:建成省级(行业)特色专业(1-2个) |
艺术设计 |
艺术设计 |
艺术设计(环境设计方向) 服装设计与工艺 |
新增文物修复与保护 |
20万/年 |
公共服务 |
老年服务与管理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公共事务管理(社区服务方向) |
撤销物业管理。新增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文秘、社区服务、图书档案管理等方向) |
20万/年 |
院级重点 |
增强优势:建成省内(川南)一流专业前列(1-3个) |
先进制造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机械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气自动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撤销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冶金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电子工艺与管理 |
15万/年 |
会计 |
会计 |
会计 (注册会计方向) 财务管理 |
撤销农业经济管理、证券与期货 |
10万/年 |
食品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营养检测方向 老年食品保健方向/食品烘培技术方向 |
|
10万/年 |
增强优势:建成川南(行业)一流专业行列(1-3个) |
土木建筑 |
建筑工程技术 |
建设工程管理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技术 (道路桥梁方向) |
|
10万/年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 |
物流管理 市场营销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10万/年 |
附表2: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在省内布点及全国建设情况表 |
序号 |
专业大类 |
专业名称 |
布点院校数量 |
省级重点专业 学校 |
国家级重点专业的学校 |
数量 |
学校名称 |
数量 |
主要学校名称 |
1 |
农林牧渔大类 |
宠物养护与驯导 |
3 |
0 |
|
|
|
2 |
财经商贸大类 |
证券与期货 (原金融与证券专业) |
5 |
0 |
|
1 |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
3 |
财经商贸大类 |
审计 (原会计与审计专业) |
8 |
0 |
|
3 |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
4 |
电子信息大类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7 |
0 |
|
6 |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
5 |
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
老年服务与管理 |
3 |
0 |
|
4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养老机构管理方向)、(老年健康管理方向)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
6 |
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
1 |
0 |
|
0 |
|
7 |
旅游大类 |
酒店管理 |
19 |
0 |
|
18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
8 |
农林牧渔大类 |
园林技术 |
5 |
0 |
|
22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9 |
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 |
食品加工技术 |
5 |
0 |
|
12 |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
10 |
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6 |
0 |
|
10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11 |
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 |
兽药制药技术 |
1 |
0 |
|
0 |
|
12 |
装备制造大类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6 |
0 |
|
9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13 |
装备制造大类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5 |
0 |
|
0 |
|
14 |
装备制造大类 |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 (原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 |
8 |
1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14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
15 |
装备制造大类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21 |
1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30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16 |
财经商贸大类 |
汽车营销与服务 (原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
27 |
1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10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17 |
水利大类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
4 |
1 |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
7 |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
18 |
土木建筑大类 |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
6 |
1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1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19 |
土木建筑大类 |
建筑工程管理 |
14 |
1 |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
6 |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
20 |
土木建筑大类 |
园林工程技术 |
13 |
1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6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21 |
装备制造大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25 |
1 |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
40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2 |
电子信息大类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1 |
1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 (IT制造与售后方向、物联网运行管理方向) |
15 |
淄博职业学院 |
23 |
农林牧渔大类 |
作物生产技术 |
3 |
1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7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24 |
农林牧渔大类 |
园艺技术 |
3 |
1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12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25 |
轻工纺织大类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1 |
1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优秀) |
0 |
|
26 |
土木建筑大类 |
市政工程技术 |
3 |
1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6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
27 |
文化艺术大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 (原服装设计) |
10 |
1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优秀) |
9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
28 |
文化艺术大类 |
环境艺术设计 |
21 |
1 |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
6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29 |
装备制造大类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11 |
1 |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
8 |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30 |
交通运输大类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9 |
2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27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31 |
电子信息大类 |
应用电子技术 |
21 |
2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37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
32 |
财经商贸大类 |
电子商务 |
27 |
2 |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
16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33 |
电子信息大类 |
软件技术 |
26 |
2 |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32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34 |
财经商贸大类 |
财务管理 |
20 |
2 |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
2 |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
35 |
装备制造大类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
12 |
3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优秀)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5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
36 |
电子信息大类 |
通信技术 |
20 |
3 |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优秀) |
21 |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37 |
装备制造大类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19 |
3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51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38 |
财经商贸大类 |
物流管理 |
38 |
5 |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国示)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65 |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
39 |
文化艺术大类 |
艺术设计 |
13 |
5 |
阿坝师范学院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国示)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
24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40 |
旅游大类 |
旅游管理 |
30 |
5 |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优秀)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方向、旅行社方向)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
23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41 |
装备制造大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 |
5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方向、机床再制造技术方向、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方向)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
72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42 |
财经商贸大类 |
市场营销 |
20 |
5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优秀)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产品营销方向、汽车营销方向、商务代表方向) |
18 |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淄博职业学院 |
43 |
土木建筑大类 |
建筑工程技术 |
30 |
6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国示)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 |
55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44 |
装备制造大类 |
数控技术 |
25 |
6 |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国示)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55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45 |
农林牧渔大类 |
畜牧兽医 |
7 |
6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
24 |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
46 |
财经商贸大类 |
会计 |
33 |
8 |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优秀)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优秀)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现代职业学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40 |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
附表3: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内涵建设关键指标达成目标
类别 |
名称 |
内江职院现状及目标 |
14-17年 |
2020年末 |
专业发展总体目标 |
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专业数量(个) |
0 |
3 |
行业一流专业数量(个) |
0 |
3 |
川南一流行列数量(个) |
2 |
2 |
省内特色专业数量(个) |
0 |
1 |
教学成果 |
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个) |
0/0 |
0/1 |
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个) |
4 |
6 |
专业教学资源库(个) |
0 |
1 |
国家/省级精品课(在线开放课)(门) |
0/0 |
0/2 |
教师水平 |
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名) |
0 |
1 |
国家/省级教学名师(名) |
0/0 |
0/1 |
国家/省级教学团队(个) |
0/0 |
0/1 |
市级以上技能大师(个) |
0/0 |
0/2 |
校企合作 |
国家/省级产学研合作项目(个) |
0/0 |
0/2 |
国家/省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个) |
0/3 |
0/5 |
国家/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个) |
0/1 |
1/2 |
服务能力 |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产值(万元) |
0 |
1000 |
科研与技术服务项目数及到款额(项/万元) |
3/12 |
10/200 |
授权专利数(发明/其它)(个) |
0/6 |
1/10 |
学生质量 |
国家/省级技能大赛获奖(项) |
2/27 |
6/60 |
国家/省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 |
1/5 |
1/7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项目(项) |
1 |
2 |
开展国际认证专业数量(个) |
0 |
1 |
附件4: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总任务单
各类专业建设目标 工作任务及指标 |
品牌专业 (国内知名) 3个 |
特色 专业 1个 |
院级重点专业 |
一般 专业 14个 |
总计 |
增强优势 8个 |
扶持发展(新建8个) |
课程建设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双融”体系建设 |
教务处、学生处共同建立 |
国家/省/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个) |
2/2/6 |
0/0/2 |
0/0/8 |
0/0/8 |
|
2/2/24 |
院级优质课程建设(个) |
8 |
2 |
16 |
8 |
14 |
46 |
校企合作编写校本教材、项目单、指导书(门) |
6 |
1 |
8 |
8 |
|
23 |
主编规划或优秀教材(门) |
4 |
1 |
|
|
|
5 |
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门) |
4 |
2 |
8 |
8 |
14 |
36 |
教学改革 |
省/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 |
3/10 |
2/4 |
2/4 |
1/3 |
0/2 |
32/104 |
省/院级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 |
1/1(院级二等奖以上) |
1/1 |
0/8 |
0/1 |
0/0 |
3/10 |
院级优质课堂评比获奖 |
2(二等以上) |
1 |
6 |
0 |
0 |
9 |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
教务处完成 |
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 |
2 |
1 |
0 |
0 |
|
3 |
创新创业教材建设 |
4 |
|
|
|
|
4 |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
10 |
3 |
24 |
16 |
14 |
67 |
省/市创新创业大赛获奖 |
2/1 |
0/1 |
0/8 |
|
|
2/10 |
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产生效益(个/万元) |
100 |
50 |
开展技术服务创收50万元 |
20万元 |
220万 |
实践教学改革及条件建设 |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
各专业建成各具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
《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及任务指导》教材建设 |
教务处、实训中心建设 |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
2 |
1 |
1 |
1 |
1 |
6 |
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 |
1 |
1 |
0 |
0 |
0 |
2 |
校内实训室建设 (新、改、扩建) |
4 |
2 |
3 |
2 |
1 |
12 |
深度合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6 |
2 |
8 |
12 |
10 |
38 |
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
各专业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有成效 |
师资队伍建设 |
专业带头人(院级/省级) |
3/0 |
1/0 |
8/0 |
8/0 |
14/0 |
32/0 |
学科带头人(市级/省级) |
2/0 |
1/1 |
1/0 |
1/0 |
0/0 |
5/2 |
拔尖人才(市级/省级) |
1/0 |
1/0 |
1/0 |
0/0 |
0/0 |
2/1 |
教学团队(院级/省级) |
1/1 |
1/0 |
1/0 |
1/0 |
1/0 |
5/1 |
教学名师(院级/省级) |
2/0 |
1/0 |
2/1 |
1/0 |
1/0 |
7/1 |
技能大师(院级/省级) |
2/0 |
1/1 |
2/0 |
2/0 |
2/0 |
9/1 |
|
|
|
|
|
|
|
|
|
|
|
|
|